经济林产业标准化在支撑引领中成长
来源:承德市林业和草原局2022-07-21 08:49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国是经济林种植大国,经济林种植面积及产品总量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超过6亿亩,年产量超过2亿吨,产值超过2.2万亿元。产品包括核桃、榛子、枣等干鲜果品,油茶、文冠果等木本油料,花椒、肉桂等木本香调料,桐油、橡胶等工业原料,以及厚朴、杜仲等林源药材,经济林产业发展已涉及食品、粮油、化工、医药等多个领域。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经济林产业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引领、创新和规范。经济林产业标准化工作始终以服务国家需要和支撑引领产业发展为宗旨,随着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形势变化不断调整方向,促进经济林产业实现特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承前启后 开创新局面

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为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以及对产品质量的新需求,一些重要产品的质量标准应运而生。《核桃坚果质量等级》《仁用杏杏仁质量等级》《柿子产品质量等级》《鲜枣质量等级》等一批主要经济林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在这个时期发布实施。经济林专家王玉柱等提出:“经济林果质量的优劣深受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外贸部门的关注,不同产品质量应有不同的价格,划分经济林果的质量等级,按质取价,既能体现公平交易,又能避免经济损失。”随着“森林食品”概念的提出,以食用林产品质量为导向的经济林产业标准化随之成为关注点。

我国经济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起步稍晚。2000年前后,仅有几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内容单薄,尚不构成体系。通过几年的创新探索,经济林领域新增国家标准11项、林业行业标准18项。2015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7)获批成立。经济林标委会成立后,我国经济林产业标准化建设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十三五”以来,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和发布标准共184项,其中国家标准9项、林业行业标准175项;正在制修订的国家标准15项。经济林标委会始终坚持“支撑产业发展,引领市场需求”的原则,积极组织申报市场急需、特色鲜明、技术支撑的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为应对郑州商品交易所红枣上市交易需求,紧急组织开展《免洗红枣》(GB/T 26150-2019)、《灰枣》(GB/T 40634-2021)和《骏枣》(GB/T 40492-2021)等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新疆、河南、河北等地超过700万亩近90亿元产值的红枣种植及健康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针对近亿亩中国核桃种植产业,组织修订了《核桃坚果质量等级》(GB/T 20398-2021)国家标准,以及包括种植至采收全产业链的《核桃》(LY/T 3004-2018)行业标准,在陕西、新疆、云南、四川等核桃种植大省(区)得到应用推广,有力推进了我国核桃产业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引领发展 构建新体系

经济林标委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引领市场良性发展,推动产业标准提升,实现产品优质优价”的原则。所谓“良品需良法”,就是优质的经济林产品生产还需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技术支撑。在经济林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制定后,涉及良种选育、苗木分级、栽培技术、施肥采收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标准逐步制定,形成了“种苗—栽培—经营—采收—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随着国家对经济林培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以“服务市场需求,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标委会在原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经济林产品领域标准梳理工作,先后组织4次归口国家标准和林业行业标准的清理整合、复评审等工作,构建了经济林产品领域标准体系并实现动态调整。

2021年底,以控制数量、提升质量,提升标准“有用、管用、好用”的体系建设原则,进一步优化经济林产品领域标准体系,形成了包括基础通用、管理服务、干果坚果林、鲜果林、油料林、香调料林、工业原料林、林源药材及产品和其他等九大类60个主干标准的《经济林产品领域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梳理整合了经济林产品育种、栽培、采收、粗加工、储运等全产业链的各个生产环节;产品覆盖核桃、枣、栗、仁用杏和柿等大宗经济林产品,银杏、香榧、榛子和澳洲坚果等特色经济林产品,油茶、油橄榄和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作物,花椒、八角和桂皮等木本香调料,以及杜仲、厚朴等林源药材和林下经济作物。我国逐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规定基本要求、行业标准提出通用技术、地方标准体现地方特色的“三级标准协同体系”。

审时度势 谋划新发展

2008年,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以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当时的油茶林以老油茶树为主,出油差、产量低。谭晓峰、袁德义、马锦林、姚小华、陈永忠等油茶专家深知:唯有标准化生产才是油茶产业“脱胎换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秘方”。在油茶专家的带领下,科研工作者结合生产实际,先后制定、发布、实施了《油茶良种选育技术》《油茶苗木质量分级》《油茶栽培技术规程》《油茶整形修剪技术规程》《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油茶高接换冠技术规程》《油茶果采后处理技术规程》《油茶籽》等一系列油茶生产相关的标准,有效保障了油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截至2019年底,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超过6800万亩,其中新增2000多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1500多万亩。茶籽和茶油产量分别为263万吨和65万吨,全国油茶产业总产值1024亿元。

在新时期,经济林标准化工作将结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和林草标准化“十四五”任务,继续立足于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规范产品质量和拓展市场空间,结合相关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重点转向经济林产品质量标准及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着力解决“重要经济林树种低产林改造技术和评价标准化”“特色经济林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构建”等问题。随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大食物观”的提出,以及“双碳”目标的提出,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林在新时期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全国经济林产业标准化工作将紧紧围绕“经济林效益评价”“森林食品系列标准”“林下经济标准化”等多个热点和重点,建立科学的标准化体系,推动高质量标准化建设,从而推进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莫润宏)